社区志愿社会治理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1-13 23:41 社区志愿社会治理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志愿服务在党的群众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方向越来越明晰,内容越来越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发挥志愿服务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应有的重要作用,是当代志愿者的历史使命。社区志愿服务领域,要努力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志愿服务在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推进社会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实现路径,为推进全面的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要努力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志愿服务在广泛动员人民大众社会参与、增强社会活力方面的重要功能,研究如何发挥其在动员社会力量方面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推动实现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推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要努力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良性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以及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指导原则和方式方法,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动员群众公共参与,实现社会协同的特别优势,发挥志愿服务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上的特别功能;要努力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志愿服务在应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对受助者积极服务,满足这一群体深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志愿者自身积极性的提升,通过激发志愿者自我实现的动力、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增强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核心价值的体验等手段,激发志愿者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态度,全面促进志愿者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 创开绿享社会治理研究服务部将社区志愿社会治理列为中心社会治理课题研究项目,聚焦区域(街道)政府志愿、企业志愿、社区志愿、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志愿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等七个维度,开展区域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研究,以系统化思维整合区域内志愿服务的一切资源,通过对话沟通与机制建设,倡导区域内的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协同与融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志愿服务公共服务模式变革,搭建新型的志愿服务资源供给体系、支持服务体系和成果管理体系,促进形成政府与社会多方参与、多元合作、良性互动的志愿服务生态,推动实现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形成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引导各方参与、服务社会大众、创新机制模式、保障长久持续的完善运行机制和协调各部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共建共治共享的志愿服务新格局。 声明:此篇为社区治理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cklxshzl.com/h-nd-511.html
上一篇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下一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治理
|